2022年成人高考真题解析(成人高考专升本考前模拟卷)

2022 年成人高考-专升本《大学语文》考前模拟卷答案与解析

一、选择题

1.【答案】B

【解析】《写在人生边上》是钱钟书的散文集,《管锥编》《谈艺录》是其学术著作。

2.【答案】D

3.【答案】B

4.【答案】A

5.【答案】C

【解析】《爱尔克的灯光》中三种灯光的依次闪现,体现着作者思想和情绪的层层推进,标 志着文章内容的不断深化,是贯穿全文内容发展的中心线索。

6.【答案】D

【解析】《苦恼》讲述了刚刚失去爱子的马车夫姚纳希望找人倾诉丧子之痛而不得,最终只 得将内心的痛苦告诉他的老马的故事。文章通过人与马的对比,反映出旧俄社会人性的自私、 冷漠,揭露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黑暗与冷酷。

7.【答案】D

【解析】A 项“诸”可当“其他”讲;B 、C 两项“诸”都当“众多”讲;D 项“诸”当“之于”讲。

8.【答案】B

9.【答案】A

10.【答案】D

【解析】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,选贤与能,讲信修睦,故人不独亲其亲,比独子其子,使 老有所终,壮有所用,幼有所长,矜、寡、孤、独、废、疾者,皆有所养。男有分,女有归。 货恶其弃于地也,不必藏于己;力恶其不出于身也,不必为己。是故谋闭而不兴,盗窃乱贼 而不作,故外户而不闭,是谓大同。

11.【答案】C

12.【答案】B

13.【答案】A

【解析】A 项中的“辟”应译为“抨击”。

14.【答案】B

15.【答案】D

【解析】D 项应译为:难道曾经有什么遗憾的事吗?

16.【答案】C

17.【答案】B

18.【答案】A

19.【答案】D

20.【答案】D

二、文言文阅读

21.【答案】

典型深秋景象,古代农业社会的文人认为“天人合一”,情景互渗,运用类比联 想思维方式,通过寻找天人之间相似、相关处类比联想,以我观物,以物抒情,因秋景的空 旷、凄凉、萧瑟与离愁别绪间存在太多的相似、相关处,故“秋景”逐渐成为抒发“离愁别 绪”的典型景象。

“碧云天”,天高云淡,格外空旷的空间与“离人”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, 离人更觉孤独。“黄花地”,暗用李清照“满地黄花堆积”意,花的凋零唤起人强烈的生命意 识,愈珍惜短暂的青春,离愁别绪愈强烈浓重。“西风紧”,秋风的凄凉,与离人心理感受的 凄凉相似,故借秋风的凄凉抒发心理的凄凉。“北雁南飞”,雁与离人间存在多种相似、相关处,可含多重意蕴,引人遐思,如其相似处:“东飞伯劳西飞雁”,用飞雁写赴京赶考的张生; 其相反处:雁有自由,人却无,而无论相似、相反皆增强了离愁别绪。

22.【答案】“晓来谁染霜林醉?” 将霜林叶红比拟为人醉脸红,拟人;“总是离人泪”,认为 是眼泪将霜林染红,夸张泪水之多。渲染即将送别张生时的离愁别绪的强烈浓重,通过离别 的痛苦表现对张生爱情的真挚强烈。

23.【答案】抒发了莺莺强烈浓重的离愁别恨。

24.【答案】诟:辱骂

尤:归罪,怪罪

25.【答案】谬论是“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,城之陷, 自远所分始。”

驳论方法是驳斥论据。论证方法是类比论证。 26.【答案】这里运用了两个比喻论据:一是引绳而绝必有处,二是人之将死其脏腑必先受病。 这两个论据都是日常事理论据。 27.【答案】这首词通过描写作者晚年国破家亡、漂泊南方、孤苦无依的生活状况,表现了 其内心深处的哀愁与绝望。

28.【答案】

这首词充分地利用了九组叠字,使之在声音节奏和情节气氛各方面都与内容密切配合,真切地描绘出词人愁苦敏感的内心世界。“寻寻觅觅,冷冷清清,凄凄惨惨戚戚” 七组叠字直接描述词人内心的感受:她若有所思、若有所待,而又终无所得,有的只有凄惨 和忧愁。而“点点滴滴”虽然是对“梧桐细雨”的客观描绘,但写的仍然是词人心灵的感受,写尽了词人在黄昏时节的梧桐细雨中如怨如慕、如泣如诉的天涯沦落之悲。这九组叠字,不见 前人首创,亦不见后人有成功的模仿,妙手偶得,别开生面, 自然生动。

29.【答案】

这首词以写愁绪贯穿始终,运用铺叙的手法,通过一系列景象与事物的描写刻 画,反复渲染,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,从而揭示了词人复杂丰富的内心世界。 词中首先以七组叠字直接表达内心的感受,奠定了全文戚清冷的抒情基调,后写早晨起床后 的冷清,即使喝酒也难以消除。而看见南飞的鸿雁,更是勾起了自己由北方漂泊到南方的伤 心往事。黄花凋零,正是时光飞逝,容光憔悴的写照,独自一人听梧桐细雨,更觉百无聊赖, 凄冷倍增。最后以“愁”字收束全篇,将全篇的愁积累到顶峰,难以忍受,又无从宣泄,照应 开头,是直接抒情。

30.【答案】小说的主人公德拉和吉姆。

31.【答案】 因为他们都是将自己最心爱的东西牺牲掉而给对方送上了圣诞礼物,实际上是 向对方送上了一颗最真诚的心,两人之间的爱是任何金钱都买不到的。

32.【答案】小说所赞扬的主要是下层穷苦的小人物之间的真挚爱情和善良心地。

33.【答案】时代的改变,让沙子龙无可奈何。 34.【答案】说明在沙子龙内心深处和感情上,仍然对往昔的镖师生活和旧日的声名、武艺 十分留恋,反衬出他对当时社会无声的抗议。

35.【答案】 肖像描写。

36.【答案】这段话的论点是:用兵制胜的要诀在占领要塞,击破主力,做文章也必须要切 中要害。

37.【答案】类比论证方法

38.【答案】反诘

四、作文

39.【答案】

2022 年成人高考-专升本《大学语文》考前模拟卷

一、选择题 (共 20 小题,每小题 2 分,共 40 分。)

1.钱钟书的小说作品是 ( )。

A.《写在人生边上》

B.《围城》

C.《管锥编》

D.《谈艺录》

2.冯谖为孟尝君“焚券市义”行为中蕴含着 ( )。

A.道家思想

B.法家思想

C.人本思想

D.民本思想

3.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作家是 ( )。

A.司马迁

B.韩愈

C.柳宗元

D.欧阳修

4.“既来之,则安之”这句古语出自 ( )。

A.《论语》

B.《庄子》

C.《孟子》

D.《左传》

5.贯穿《爱尔克的灯光》全文的线索是 ( )。

A.故居的变迁

B.亡姐的不幸遭遇

C.三种灯光的依次闪现

D.“我的心灵的灯”的引导

6.《苦恼》中,人与马的对比体现在 ( )。

A.人像“幽灵”,马像“蜜糖饼”

B.姚纳挨“脖儿拐”马挨鞭子

C.姚纳死了儿子,马死了崽儿

D.没有人听姚纳诉说,马却听其诉说

7.下列句子中“诸”字的含义是“之于”的是 ()

A.嵩又取架上诸书,试以问巡。

B.诸校尉无罪,乃我自失道。

C.诸广之军吏及士卒或取封侯。

D.公伐诸鄢。

8.《背影》一文的结构线索是 ( )。

A.横式结构

B.纵式结构

C. 自由结构

D.纵横结合

9.唐代诗歌流传下来最多的诗人是 ( )。

A.白居易

B.李白

C.杜甫

D.刘禹锡

10.下列语句中,论述“大同世界”特点的是 ( )。

A.各亲其亲,各子其子

B.以正君臣,以笃父子

C.刑仁讲让,示民有常

D.男有分,女有归

11.巴金创作的最著名的长篇小说三部曲是 ( )。

A.《蚀》三部曲

B.《爱情三部曲》

C.《激流三部曲》

D.《抗战三部曲》

12.柳永的词集是 ( )。

A.《漱玉词》

B.《乐章集》

C.《淮海词》

D.《稼轩词》

13.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是 ( )。

A.辟邪说。辟:开辟

B.成败之数。数:规律

C.黄沙百战穿金甲。穿:磨穿

D.高处不胜寒。胜:承受得住

14.下面不是冰心创作的问题小说有 ( )。

A.《斯人独憔悴》

B.《往事》

C.《超人》

D.《两个家庭》

15.下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( )

A.与尔三矢,尔其无忘乃父之志。

尔其无忘乃父之志: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父亲的志愿。

B.故今具道所以,冀君实或见恕。

冀君实或见恕:希望或许得到你的原谅。

C.左右以君贱之也,食以草具。

食以草具:拿粗糙的饭菜给他吃。

D.将军自念, 岂尝有所恨乎?

岂尝有所恨乎:难道曾经有什么怨恨的事吗?

16.“出师未捷身先死,长使英雄泪满襟”。此句中所指人物和作者分别是 ( )。

A.岳飞,辛弃疾

B.周瑜,杜甫

C.诸葛亮,杜甫

D.诸葛亮,李白

17.奠定梁实秋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的一部作品是 ( )。

A.《槐园梦忆》

B.《雅舍小品》

C.《雅舍谈吃》

D.《实秋杂文》

18.《谏逐客书》本文中,作者列举秦国四位先君广招人才的史实,然后得出“客何负于秦 哉”的结论,这里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( )。

A.归纳法

B.演绎法

C.类比法

D.对比法

19.下面属于《论学问》一文提出的读书做学问的三种用途之一的是 ( )。

A.辩驳

B.信仰

C.体育锻炼

D.增长才识

20.李白《行路难》中,情感抒发的特点是 ( )。

A.逐层递进

B.逐层递退

C.平缓舒展

D.起伏跌宕

二、文言文阅读 (21~29 小题,共 30 分)

( 一) 阅读《长亭送别》中的一段选文,回答 21~23 小题

《长亭送别·正宫·端正好》:碧云天,黄花地,西风紧,北雁南飞。晓来谁染霜林醉?总是离人泪。

21.前四句所写的景与送别有何关系?

22.分析“晓来谁染霜林醉?总是离人泪”的修辞方法与含义。

23.这段曲词表现了莺莺怎样的情感?

(二) 阅读韩愈《张中丞传后叙》 中的一段文字,然后回答 24~26 小题。

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,城之陷,自远所分始。以此诟.远,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。人之将死,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;引绳而绝之,其绝必有处。观者见其然,从而尤之,其亦不达于理矣。

24.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。

25.这段文字所驳斥的谬论是什么?用的是什么驳论方法和论证方法?

26.概括文中的论据,说明其属于什么论据。

(三) 阅读李清照《声声慢》(寻寻觅觅),然后回答 27~29 小题。

寻寻觅觅,冷冷清清,凄凄惨惨戚戚。乍暖还寒时候,最难将息。三杯两盏淡酒,怎敌他、 晚来风急!雁过也,正伤心,却是旧时相识。满地黄花堆积,憔悴损,如今有谁堪摘?守着 窗儿,独自怎生得黑!梧桐更兼细雨,到黄昏、点点滴滴。这次第,怎一个愁字了得!

27.这首词的主旨是什么?

28.词中九组叠字的运用有何艺术效果?

29.这首词是怎样表达词人感情的?

三、现代文阅读 (30~38 小题,共 30 分)

( 一) 阅读《麦琪的礼物》 中的一段文字,然后回答 30~32 小题。

我的拙笔在这里告诉了诸位一个没有曲折、不足为奇的故事:那两个住在一间公寓里的笨 孩子,极不聪明地为了对方牺牲了他们一家最宝贵的东西。但是,让我们对目前一般聪明人 说最后一句话,在所有馈赠礼物的人当中,那两个人是最聪明的。在一切收受礼物的人当中, 像他们这样的人也是最聪明的。无论在什么地方他们都是最聪明的。他们就是麦琪。

30.文中所说的两个“笨孩子”指的是谁?

31.作者为什么说“在所有馈赠礼物的人当中,他们两个是最聪明的”?

32.从这里可以看出小说赞扬的主要是什么?

(二) 阅读老舍《断魂枪》 中的一段文字,然后回答 33~35 小题。

谁不晓得沙子龙是短瘦,利落,硬棒,两眼明得像霜夜的大星?可是,现在他身上放了肉。 镖局改了客栈,他自己在后小院占着三间北房,大枪立在墙角,院子里有几只楼鸽。只是在 夜间,他把小院的门关好,熟悉他的“五虎断魂枪”。

33.沙子龙把镖局改为客栈说明了什么?

34.沙子龙在夜深人静的时候“熟习”断魂枪说明了什么?

35.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刻画沙子龙的形象?

(三) 阅读朱光潜《选择与安排》 中的一段文字,然后回答 36~38 小题。

用兵制胜的要诀在占领要塞,击破主力。要塞既下,主力既破,其余一切就望风披靡,不攻 自下。古人所以有“射人先射马,擒贼先擒王”的说法。如果虚耗兵力于无战略性的地点,等 到自己的实力消耗尽了敌人的要塞和主力还屹然未动,那还能希望打什么胜仗?做文章不能

切中要害,错误正与此相同。

36.这段话的论点是什么?

37.这段议论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?

38.“那还能希望打什么胜仗”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?

四、作文:50 分。

39.以“信任”为话题, 自拟题目,写一篇议论文,800 字以上。

相关推荐

成人高考成绩(成人高考什么时候出成绩)

大家也知道,成考的分数线本来就很低,总分450,一般院校和专业100多分就能录取。当然,个别热门学校可能会高一些,比如,山东的山东师范大学、曲阜师范大学等,稍微会高一点,因为很多计划以后考教师资格证、教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