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目录[隐藏]
自考本科考试课程在14-16门左右,具体考试科目依据报考专业而设置课程。
1、公共课:考3到5门,中国近现代史纲要、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、英语二这三门课程为必考公共课;
2、专业课:考8到10门,是由各主考学校对本校内此专业的教学要求设置,如法律专业的专业课包括民法、刑法、商法、国际法等;
3、换考课:考3到5门,英语自学难度大的考生可以不考英语二,而多考几门其他课程替代英语二的学分。
各省自考科目安排是否相同?
当然,这是不同的。自学考试虽然属于国家考试,但各省各自组织,考试内容自然有一定差异。
通常在自学考试的前几个月,自学考试相关部门会公布报名简章和考试内容安排计划。只有看到专业科目的考试安排,考生才能安排本次自学考试的报名科目。
可以随意选择考试内容吗?
不能随意选择,考生申请考试科目,只能在教育考试规定的范围内选择自学考试科目。如果他们不了解自学考试的最新政策,考生的复习计划很可能会受到影响。
因此,考生必须根据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公布的考试内容安排,选择课程考试内容,提前制定学习计划,科学备考。
自学考试需要策略。对于准备好的考生,一般建议选择两门公共课。两门专业课,对于报考前两个月备考的考生,可根据个人学习情况选择报考1、2门公共课。
如何规划考试内容?
01课程组合:公共课+专业课
自学考试的公共课程,如本科水平,如《中国近代史纲要》和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》。无论这两门专业如何,都需要参加考试“必考课”。考生对这类学科的需求也很大,所以基本上每个考期都会设置。
建议考生报考一门公共课加一两门专业课。这种方法有两个优点:
①能保证每次考试都有科目可选;
②公共课比专业课难,复习时难以组合,可提高通过率。
02报考科目不宜多
虽然自学考试“自由”,但是科目数量还是很多的。面对各种自考科目,不难理解自考考生一次想多考几门课程的想法。
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必须通过更多的报考。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准备考试。
四门报考,均值用力,结果四门成绩都是,“摇摇欲坠”,得不偿失。
因此,考不宜过多,选择2到3门课程比较合适,以保证每门课程的全面学习.审查。
自考本科第一次报名时间
自考本科考试时间在4月和10月,一般是在考前的一到两个月开始报名,也就是在每年的2-3月、8-9月开始报名,各省报名时间不同,具体查看当地省份的教育考试院。